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校举办“人工智能探新界,红色基因铸心脉”科技强国系列活动
日期:2025-05-26 17:23   发布:   点击数:

科技赋能担使命,青春逐梦谱华章。为激励和引领青年学子在科技探索中厚植家国情怀,在文化传承中激发创新动能,我校于5月23日在井陉县科技馆开展了“人工智能探新界,红色基因铸心脉”科技强国系列活动。

在科技馆内,师生们参观了人工智能核心展区,智能机器对话、多模态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引发热烈讨论。大家亲身体验了“AI书画机器人”的AI工具,直观感受技术如何赋能艺术创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田晓红和人工智能学院教师何博婷开启系列活动第一讲“AI赋能征程,青年担当使命”。何博婷老师从技术前沿出发,深入解析人工智能如何突破认知边界,在数据挖掘、场景模拟等方面助力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让大家看到科技不仅是冰冷的代码,更是有温度的文化载体。田晓红老师从百年党史中提炼精神坐标,深刻阐释了人工智能时代青年学子应具备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从“两弹一星”元勋的隐姓埋名,到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算力报国”,让在场师生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与国家命运、民族复兴紧密相连。

人工智能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尹钧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意义,赞扬了两位教师的精彩授课。他强调人工智能既是“工具理性”的突破,更是“价值理性”的彰显;红色基因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指引。希望同学们以本次活动为新起点,以科技之笔书写青春答卷,以红色之魂照亮强国征程。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相信在科技的启迪下,必将激发青年学子对科技创新的热情与思考,青年学子们当以踔厉奋发之姿、笃行不怠之志,用青春的勇气和智慧,共同书写科技强国的辉煌新篇章!

师生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梁印林:

5月23日,在人工智能学院思政教研室精心筹备下,师生一同前往井陉县科技馆参观学习,我也在这次活动中收获颇丰。走进科技馆,制作精美的大小机器人随音乐舞动,与同学们智能互动;袁隆平、钟南山、屠呦呦等科学家手印向我们招手,和大家亲密贴合;仿真机械手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先进技术师生争相体验,令人目不暇接;“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创新型实践课堂,让同学们深刻感悟到“制度强力+科技实力”的中国力量。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强国战略是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未来,我将继续紧跟国家发展步伐,深入学习先进理论成果,强化社会实践体验,把所学所见融入课堂,引导学生既仰望科技发展的璀璨星空,也脚踏实地传承科学家精神,激励他们在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中勇担使命,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岳会丹:

5月2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共赴井陉科技馆开展研学活动,通过场景化教学实现认知构建,在具身体验中完成价值塑造,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与理想的大门,也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科学实践有效融合打开了新通道。本次研学使我深深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感叹中国人工智能的逆袭发展。在专业的技术解析基础上,作为思政课教师,更多的是溯源这些成就背后的举国体制优势,同步引导学生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背后的价值密码,激发科技报国情怀;进一步思考如何在课堂中将制度优势、理论精髓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实践叙事,将知识讲深、讲透、讲活,实现理论-实践-价值的有机统一。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更应主动链接社会教育资源,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让理论教育在现实土壤中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师生一同参观科技馆

人工智能学院思政教研室主任李亚鑫主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田晓红老师授课

人工智能学院何博婷老师授课

授课活动现场

人工智能学院党总支书记、学管副院长尹钧总结

合影留念

马克思主义学院梁印林老师

马克思主义学院岳会丹老师

2022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一班周泽晗

2022级智能科学技术一班谭成语

2022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一班高铭明






审核:综合办公室

终审:党委宣传部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汇安路39号   邮编:050091

河北《少妇白洁》色情小说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冀ICP备14011511号

技术支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cikuyun.com